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喚起愛與感覺的生命教育

每次看見霸凌事件的報導,心總是會有糾在一起的強烈感受,令人不忍再往下看。
站在受害者的位置,我感受到的是連結到本能深處的恐懼感,那是一種很貼近死亡的感覺。

但要站在加害者的位置,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

我在人本學到,當衝突事件發生時,
老師要做的事,並不是急著做道德判斷和懲罰,
因為老師不是法官,是個教育工作者。

教育是,思考如何將一個事件變成教育素材。   
過程中需要同時考慮被害者與加害者,以及旁觀者。   
不是一種權威式的評斷,而是一種瞭解、一種體諒,和如實地呈現事情的樣貌。
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去彼此了解,了解人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有一天,我們都可能成為加害者、被害者或是旁觀者。
   

當看到學生有個不合我們意的舉動,不是趕緊貼一個標籤,然後譴責和處罰。
而是退後一步想想,他怎麼了?
老師,本身就是一個旁觀者的示範。
當看到這樣的霸凌事件,旁觀者也是受傷的,
雖然譴責和懲罰是一種最簡單保護自己的方式,
但卻使我們與他人和自己疏離,因為我們只是學會了防衛自我。

對我來說,在人本不是學會怎麼教學生變聰明、讓學生聽話、守秩序或變得「有品德」
而是,學習成為一位老師。

----------------------------------------------

下面的文章是俐雅寫的,和大家分享。
俐雅是我在人本認識的朋友。雖說是朋友,但她的年紀已經足以當我媽了。
(事實上,我一直把她當成我的乾媽)
是她,教我如何成為一位老師的。



==========================================


人本教育講座──
《喚起愛與感覺的生命教育》
和孩子一起面對網路──從青少年將自拍的性與暴力影像PO上網路談起

作者:黃俐雅

------------------------------------------------------------

孩子為何感受不到對方的痛苦?

對方的哀嚎 求救 求饒 無助,讓人享受到『作主』的激情

對方的任何反應是為滿足我的某種激情, 而且目的就是要有這些反應

反思:大人使盡手段要孩子出人頭地時,感受得到孩子在這過程的痛苦嗎?




怎麼看待身體?

透過操控並烙下記印 宣示主權

被物化的身體只是物品 代表標的物 我比對方有地位就可以開玩笑 可以侵犯




怎麼會有這樣的認知?

他們成長過程看到 體驗到有權勢的人怎麼對待別人的或自己的身體?

〈家長對孩子 老師對學生 節目主持人對來賓 丈夫對太太 雇主對幫傭

大人怎麼看待動物〉




人的心怎麼逐漸變硬的?

身體權 感覺權 思考權被嚴重逾越




孩子為何是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

警告意味 : 虐待又留下對方的命 只是要對方聽話 

宣示我是你的主人 對方失去生命我就沒機會當他的主人

殺雞儆猴 : 昭告大家我很行 誰招惹我 下場就是如此

沒機會感受並學習到好的解決問題的機會


反思:學生不聽話或沒達到我的要求就體罰 扣零用錢

在整潔秩序比賽吊車尾的班級掛黑旗

這算不算警告與殺雞儆猴呢?





有無機會發展其他的解決方法呢?

重新界定與釐清自尊的定義:自尊是自己給的不是由別人定位的

面對挑釁有時間透過思考開發大腦皮質額頁區的功能 
〈有人多跟他們談 提供判斷與思考素材〉

有機會看到大人展現較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落人代表什麼 ?

測試與展現叩人的能力

狀聲勢: 比人馬 有外圍啦啦隊 萬一我單挑失利還有所憑藉

內心深處不相信自己對問題的解決能力




為何其他人會參與? 〈 探索與參與〉

好奇 壓抑的心想透氣 性荷爾蒙作祟 判斷力不足 模仿 過程刺激

鼓譟 想秀 逞英雄 想被看到

想融入團體: 打破人與人的疏離 狂歡 一起做什麼 

團體展現的實力讓我有安全感 個人依附於團體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失能 他們只有朋友 只在乎朋友 

這回我梃你 下回你挺我 彼此情義相挺

不懂法律 學校封閉保守 老師家長不懂網路世界 無法提供學生應有的認知與能力


明知外出有危險?可以不赴約嗎? 萬一傳出去會變卒仔





為何搞自拍鎖碼?〈為了呈現並被看到〉

露點是對身材有自信 也許其他面向是較沒信心的

鎖碼會享受吸引人來卻讓人看不到的興奮 有欲擒故縱的刺激

自拍貼上部落格 有時裝清純可愛 無辜樣 惹人憐 何嘗不是討愛?

有時比誰放得開 耍帥扮酷 宣告我不鳥世界




為何貼網上傳 ?〈為了呈現並被看到〉

點閱率可以比人氣 得到注意 有成就感 與人分享 邀功 向人炫燿 展示我們是強的




為何想去點閱?

偷窺:讓人興奮刺激 〈跟性有關的能滿足性幻想 刺激性欲 學習技巧 〉

不信任人的如實 就像很多人喜歡聽是非 看性愛光碟 看壹周刊 〈跟道德觀的發展有關〉

反思:有朋友提供某名人的性愛光碟 我們會不會拒絕?




網路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呈現 被看到 掌握 參與 〉

一個展現自己與發展人際的舞台 透過遊戲可抒壓或掌控或得到成就感 

理解並與社會連結的地方

檢視我們自己 會不會想透過打扮展現自己 ? 會不會想呼朋引伴一起從事個啥 ?

想不想證明自己的存在 ? 想不想透過結合回應疏離?




人的快樂只能透過外在刺激來召喚嗎 ?

依賴外來的刺激 主體性喪失 不是自己內在的邀請共鳴 自己只能被動的對外來刺激有反應

性與暴力是徹底把身體物化的表現 發展人的理性才有機會不只停留在本能反應

沒有情愛只有刺激 有機會體驗愛與發展愛的能力

不懂尊重以自己的想法取代壓制對方的想法 有過探索情緒的體驗才能試著理解別人的感受

嗜血的媒體提供訊息是以刺激官能反應為目的 多提供觀點刺激思考能力





避免機械化的過程 讓人成為一個人 而非機械人

向生性 :覺知自己的孤獨 需學習獨立
〈代表面對開放 不安全 挑戰 是活著的生命就是無法掌握 充滿不確定性〉

向死性: 害怕孤獨 渴望從眾
〈代表選擇封閉 穩定 安全 但只有沒了生命的物品才好掌握 控制 〉




成長為有機體:感官〈眼 耳 鼻 味 觸覺,

是為了讓我們此時此刻與人、事 、環境有通透性的存在,

以服務我們的知覺思考,對外來刺激有客觀合理的認知解讀。

透過不斷的自我探索與對外在的理解人才會漸臻圓熟。

設若關閉了感官與當下就是疏離的,人無法跳脫自我迷戀,

對世界的解讀易淪為自以為是的 。



10000000000、、、 後面的0代表朋友 權力 金錢 無論有多少0 沒了1 終究還是0

就算0不多 只要還有1 就是存在 這個1就是我 我的主體性 我的有機性



體驗疏離的感覺:只有兩人搭電梯時,我們常會迴避對方的眼神,

須在密閉空間中飄移眼神或為眼睛找到一個讓人安心的落腳處。 

透過真誠的關懷才能破除疏離感:
真誠是不害怕呈現自己 ,不害怕對對方傳達我們的關心與理解。




態度決定了我們協助的方式與方向

是哪些基本需求欲求未滿 ? 它們需被如何看到與提供?

人都有展現 被看到 不全然被控制 與他人連結的需要



讓人成為一個人 而非機械人

發展人的理性才有機會不只停留在本能反應

有機會體驗愛與發展愛的能力

有過探索情緒的體驗才能試著理解別人的感受



以上是主菜 我所胡思亂想的千言萬語

以下是甜點 讓我遍體通暢的三言兩語





性不等於身體 它多點感性與性感 !

權力不等於力氣 它多點智慧與體貼!

讓生命體成長的不是管訓是教育的環境 !

讓真實世界有更多人駐足 非只停留在網路世界!

你我都能以態度讓走遠的靈魂再靠近一點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