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沒那麼簡單 - 《神奇的廚房》

第六章 神奇的廚房


打開你的心,拒絕在世上徘徊徬徨,乞求別人的愛。
在你心中,有全部你所需要的愛。
你可以無條件地付出愛,慷慨地給予愛,
因為,你心裡有一間神奇的廚房。

================================================

像你家裡有一間神奇的廚房。在這裡,你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美食,
遠遠不必擔心要吃什麼。只要許個願,好菜就會出現在你的餐桌上。
你很大方,無條件地把食物給別人吃,沒有祈求對方回報。
無論誰來造訪,你都讓他們飽餐一頓,因為你能體會分享食物的樂趣。
因此,你的神奇廚房裡,永遠擠滿了前來享受豐盛美食的人。



愛的選擇

有一天,有人來敲你的門,手上拿著一張比薩餅。
你打開門,這人看著你說:「你看到這張餅了嗎?只要讓我控制你的生活,
對我百依百順,我就把比薩送給你。你永遠不用擔心飢餓,因為我會每天送來。」
你能否想像自己會有什麼反應呢?
在你的廚房裡,可以變出同樣的比薩 ── 甚至更美味。
可是這人卻來到你家,說他可以給你食物,只要他叫你做什麼,你就照辦。
這時,你會笑笑說:「不,謝謝你。我不需要你的食物。
你可以來我家,想吃什麼都有。你什麼也不必為我做,沒有人能用食物操縱我。」

再想像完全相反的景象。幾星期過去,你沒有東西可吃。你餓極了,卻沒有錢買食物。
這人又帶著比薩來到你家:「這裡有吃的。只要你照我說的去做,它就是你的。」
你聞到比薩的香味,簡直快餓瘋了。
你決定接受比薩,他叫你做什麼,你都聽命行事。
你吃了比薩,他說:「如果你還要,你可以得到,但必須一直照我的意思去做。」

今天你有了吃的,明天可能沒有。於是你同意,為了食物,你要按照他的意思做事。
你變成了奴隸,因為食物,因為你需要它,因為你沒有它。
過了一段時間,你心中開始疑惑。
你會說:「我該怎麼辦才好?沒有比薩,我就活不下去。
萬一對方決定把比薩 ── 我的比薩 ── 送給別人,那該怎麼辦?」

現在,想像我們討論的不是比薩,而是愛情。
當你心中擁有豐盛的愛,你不只把愛給自己,還會給世界,
你不需要別人的愛,而是無條件地給人分享自己的愛。
在愛裡,沒有「如果這樣,我才那樣」;在愛裡,你是個百萬富翁,
若有人來敲你的門說:「我有愛給你。只要你照我說的去做,你就能得到我的愛。」

當你心中充滿了愛,你會笑笑說:「謝謝,我不需要你的愛。我心中有同樣的愛,
甚至比你的愛更多、更好。我跟人分享愛,不帶任何條件。」

但是,當你渴求愛時會怎麼做?
如果你心裡沒有愛,有人走到你面前說:
「想要一點愛嗎?你可以擁有我的愛,只要完成我的要求,就可以得到。」
如果你極度渴望愛,同時又嚐到愛的滋味,你將會極盡所能以得到這份愛。
你甚至會因為需求太強烈,願意用整個靈魂,換取對方些許關注。

--------------------------------------------------------------------------------------------------------


你的心就像一間神奇的廚房。只要你打開心,就會擁有你所需要的愛。
你不必在世上來回徘徊,乞求別人的愛:「求求你來愛我吧。我是如此寂寞,
我不夠好,不值得別人愛。我需要有人來愛我,證明我是值得愛的。」
事實上,我們心中已經擁有愛,只是我們看不到。

當人們相信自己沒有愛時,會非常渴求愛,
當他們在某人身上嚐到一點點愛的滋味,就會衍生一種強烈的需求。
他們需要這份愛,狂熱地追求它。
於是,一齣曲折動人的好戲上演了。
「萬一他離開我怎麼辦?」「沒有她,我怎麼活下去?」
他們離不開提供愛的那一方,為了一點點愛,讓對方控制自己的生活,
讓對方告訴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穿什麼樣的衣服,不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該表現什麼行為,不該表現什麼行為;該相信什麼觀念,不該相信什麼觀念。



找回愛的神祕廚房

問題在於,人們不知道自己心裡有一間神祕的廚房。
一切的痛苦之所以開始,是因為在很久以前,我們就關閉心門,不再感受到心中有愛。
在生命的某一刻,我們不敢去愛,
因為我們相信愛裡沒有公義、愛會傷人。
我們試著讓自己配得上某人,努力讓某人接受。
結果呢?我們得到了兩、三位情人,還有幾顆破碎的心。愛的風險實在太大。

當然,我們太會判斷自己,以致無法愛自己。
那麼,又如何能假裝有愛與人分享?
與人相愛時,我們變得自私,因為我們心裡充滿需求。
一切重點都在自己,希望「某人需要我們」,以便證明我們存在的價值;
我們以為自己在尋找愛,其實都是在尋找「需要我們的人」,
可以讓我們控制、操縱。

人類的感情,是一場控制對方的戰爭。
在馴服的過程中,我們學會彼此競爭,主宰對方的注意力。
我們稱之為愛的那個東西 ── 有人需要我、關心我 ── 並不是愛,而是自私。
就像在性愛中,雙方都強烈地渴求愛,若嚐到一點愛的滋味,就會染上性愛的癮。
但是,在歡愉過後,一切的判斷,一切的恐懼,一切的責怪,
一切編織出來的情節,仍然存在。

於是,我們開始尋求關於愛與性的建議。
許多書都在談論這個問題,但都不離一個主題:「如何在性愛上自私而行」。
它們的主旨不是教人學習去愛。
然而,愛是不用學習的。一切都在我們的基因裡、在本性裡。
除了我們在世上發明的幻覺,其他什麼也不用學。
我們在自身之外尋求愛,而愛早已存在於我們四周。
愛無處不在,只是我們視而不見,再也無法將情緒身體調到愛的頻率。



自我拒絕是問題所在

我們不敢去愛,因為愛是不安全的。
害怕被對方拒絕的憂慮,使我們膽顫心驚。
我們假裝成另一個樣子,連自己也無法接受,就拼命要對方接受。
問題不在於對方的拒絕;問題在於,我們往往拒絕了自己,總是相信自己不夠好。

當你對完美的看法全然錯誤,你永遠也達不到自己的標準。
完美是一個謬誤的觀念,甚至是虛構的,你卻如此相信它。
由於你不完美,你拒絕自己;你的自我拒絕有多強烈,乃是決定於成長過程中,
大人是否猛烈地擊碎你的自信。

經由馴服的過程,別人是否認為你完美並不重要,
你永遠認為自己不夠好才是問題所在,
因為你心中的「審判官」永遠存在,他不斷地提醒你,你是不完美的。
你永遠無法原諒自己,因為你達不到自己的期望。

你必須改變這種態度,把自己的這一半照顧好,另一半不是你的問題。
如果你告訴某人你愛他,這人卻說:「我不愛你。」你會因此而痛苦嗎?
某人拒絕了你,卻並不表示你必須拒絕自己。

你必須把注意力放在一份最美好的感情上:你與自己的感情。
這種作法不是自私,而是愛自己。這兩種態度是不一樣的。
你若對自己很自私,是因為你的感情裡沒有愛;你若愛自己,這份愛會逐漸滋長。
如此一來,當你與人相愛時,就不會因渴望被愛而陷進去。
這份感情將成為一種選擇
你選擇了某人,因為你希望如此,你看得到他的真實面貌;
當你不需要他的愛,就不必對自己說謊。

你是完滿的。
當愛自你心中流出,你不必因害怕孤獨而追求愛情。
當你對自己付出完整的愛,就能獨處而不覺惶惶難安。
你將樂於獨處,也能體會與人分享的樂趣。



與人相愛是為了分享愛

當然,我們有種種的選擇,但是,我們追求的究竟是什麼?
當我們年幼時,會受到其他孩子吸引,因為我們想跟他們玩,想享受樂趣。
我們跟別的孩子玩耍,絕不是為了想跟對方吵架,
或是要對方在自己編織的虛幻情節裡扮上一角。
這種情況偶爾會發生,但大多只是一瞬間而已。
我們會繼續玩下去,覺得厭煩,就換另一種遊戲,或是改變遊戲規則,
但隨時都在探索這個世界。

如果你跟人相愛,只是為了演出自己編織的情節,
因為你嫉妒別人、想佔有對方、想控制對方生活,就不是在尋找樂趣,而是在尋找痛苦。
你若帶著自私的心與人建立感情,期待對方使你快樂,你將無法達成目標。
這不是對方的錯,是你的錯。

我們與人相愛,乃是因為希望分享愛,希望體會樂趣,希望開心過活。
我們若尋求伴侶,是因為我們想玩耍,想感受快樂心情,享受自己本來的面貌,
並不是要把自己的垃圾丟給對方,把所有嫉妒、憤怒與自私,加在對方身上。
如果有人對你說「我愛你」,卻又對你不好、虐待你、羞辱你、不尊重你,
這真的是愛嗎?
我們若是愛對方,會希望所愛的人得到最大的幸福。
因此,為什麼要把垃圾丟給子女呢?
為什麼因為自己充滿恐懼與情緒毒藥而虐待他們?
為什麼因自己的垃圾而責怪父母?

人們已逐漸學會自私自利,學會緊閉心門。
他們渴望愛,卻不知自己的心靈,一間神奇的廚房。
打開你的心,打開你的神奇廚房,拒絕在世上徘徊徬徨,乞求別人的愛。
在你心中,有全部你所需要的愛。
你的心可以創造無數的愛,不只為你自己,也為了整個世界。
你可以無條件地付出愛,慷慨地給予愛,因為,你心裡有一間神奇的廚房。
之後,那些飢渴的人、相信他們的心門已然緊閉的人,就會希望靠近你,追求你的愛。

讓你感到快樂的是,你的愛從心中湧出。
只要你大方地付出愛,每個人都會愛你,永遠不會感到孤獨;
你若自私自利,就會一直感到孤獨,
你不能責怪別人,應該要為自己負責。

讓你開啟每扇門的,是一顆慷慨的心,而不是自私的心。
自私來自心靈的貧窮,那是因為你認為,愛不是豐盛無盡。
當人相信明天可能得不到那塊比薩時,就會變得自私。
但是,當我們明白,心是一間神奇的廚房時,
我們就會不斷地慷慨付出,把心中的愛無條件地送給別人。


======================================

摘自《讓愛自由》,天下文化。 (已絕版)

1 則留言: